|
发布日期:2022-08-31 | 【字号:大 中 小】 |
(在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 洋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我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2022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聚焦“六稳”“六保”,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快进,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以赴稳增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
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4.94亿元,同比增5.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78.4亿元,同比增长17.1%,完成全年目标56.6%,增幅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4.93亿元,同比增长3.7%;外贸出口完成21800万美元,同比增长62.4%,完成全年目标60.4%;利用外资完成5836万美元,同比增长100%,完成全年目标86.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7%,同比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2亿元、可比增长10.9%,排名全市各县市第一;招商引资182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全年目标56.4%;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指标和节能降耗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之内。
一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今年全县谋划了426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02.6亿元,上半年谷城县在建项目198个,同比增长21.7%,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41.88亿元;落地开工新建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222.37亿元。先后举办重大项目“三集中”3次,集中竣工、开工和签约项目76个,总投资510.46亿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在谷城落地开工,投资228亿元的5万吨物理法高纯吉利“硅谷”项目、投资50亿元的骆驼梯次动力电池项目、投资50亿元的兴发集团年产20万吨RTV项目、投资30亿元的谷城县化工产业园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潘达尔项目等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先后落户谷城。今年申报的10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部入库,全部按时序进度完成了投资,极大地拉动了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争试点,上半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2.9亿元,居全市前列,成功争取到中央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支持我县南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37个,新注册项目75个,新开工项目95个,新投产项目42个;实际到位资金182.02亿元,同比增长17%。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3个,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23个,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8家,武钢集团投资50亿元的钛铁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中广核投资15亿元的供排水一体化水环境整治项目等一批项目纷纷在谷城签约落地。目前,吉利谷城硅谷项目一期多晶硅生产线已投产,二期项目预计10月份主体完工,三期项目同步在推进之中。骆驼集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一期已经投产,二期已动工。兴发集团硅胶生产项目已于5月16号签订协议,已动工建设,预计明年6月一期投产。
三是工业经济稳步发展。1-6月完成工业产值234.9亿元,同比增长9.8%,全县共实施工业项目11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99个、技改项目69个。新进规工业企业23家,总数达188家。工业增值税累计入库2.5亿元,在7个可比县市区中排名第3位。73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157.1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6.9%。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围绕七条产业链,重点做好上下游产业细分发展,引导资源再生利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现代化工、绿色建材等重点产业链配套协作,引导企业就地配套深耕链条,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突围增强市场议价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上半年实现新进规企业17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总数达到188家。大力开展“专精特新”培育。推动一批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上半年共有17家企业进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公示名单、9家企业正在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鼓励支持企业开展高新技术研发和高新产品研制,全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申报,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申报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4家,技术合同登记14.78亿元。
四是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全县夏粮总产预计达86910吨,比上年增加3310吨,同比增长3.95%;油菜总产8830吨,比上年增加1100吨,同比增长14.23%;农业产值同比增长5.7%,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69家,上半年预计实现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13.5%。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县围绕茶叶、食用菌、优质粮、畜牧水产、油茶、中药材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做文章,因地制宜放大资源效应,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提升经济效益。先后培育了五山镇“最美茶旅小镇”、盛康镇“稻虾小镇”、茨河镇“蜜旅小镇” 等一批特色产业乡镇。
五是市场消费保持增长。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引导重点商贸企业利用节假日消费旺季,开展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五山镇“年货节”、紫金镇“茶文化节”、城关镇“樱花节”、南河“旅游文化节”、冷集“黄桃节”等农产品电商博览会,带动线上销售1.6亿元,线下销售额4000万元,极大的提升了谷城知名度和农产品影响力。积极组织全县商贸企业开展多元多样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全县17家消费帮扶专区累计销售本地农副产品合计363.21万元。大力培育电商新业态。在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建立直播带货展示区,引进入驻2家直播带货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旅游热县”建设,上半年我县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全县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9家,“五一”假期期间共接待游客19.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9亿元。
六是财税金融支撑有力。全县税收质量较好,上半年实现税收收入5.25亿元,非税收入1.2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2.8%。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截至6月底,共为248户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9110万元;为3801户办理六费两税减免2311万元;12853户小微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1.79亿元,为6875户纳税人办理缓缴税费11289万元。存贷款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17.5亿元、同比增长11.6%,贷款余额249.7亿元、同比增长17.4%,余额贷存比59.8%,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七是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高效承接“扩权赋能强县”改革事项,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全县12个乡镇(开发区)建成运管中心并与县城运中心实现互联联通。建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平台,提供访、调、诉、处“一站式”服务,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8500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0多件。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奋进年”活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上半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6646个,同比增长2.1倍。
八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上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32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7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07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目标55.1%、64.5%、65.1%。两批次为369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482.37万元,稳定工作岗位13517个。及时发放各类救助金。为591户942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22万元;为4936户8016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191万元;为4289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发放特困供养金2925万元;为516人城市特困供养对象发放特困供养金601万元;为436人次临时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94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431.76万元;发放传统救济对象资金17.23万元;发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12.32万元。为10178名高龄老人兑现高龄补贴资金340.09万元,为161名贫困高龄、低保失能人员发放资金9.99万元。为全县3089名农村“三留守”人员及困境儿童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利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面开展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霸凌等各项安全教育。为进一步夯实殡葬改革工作,切实抓好公益性公墓管理维护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县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目前全县农村公益性公墓已建成121处。全力推进县一中迁建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谷城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双优”创建为主线,进入省首批50所优质中职学校行列。
虽然上半年谷城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压力加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持续影响,物流运输行业影响加剧,同时,钢铁、棉花、有色金属、石油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纺织服装企业增长放缓,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部分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油价上涨、工业电价上调、运费上浮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萎缩,部分企业生产意愿不强。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随着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实施,非税收入增长空间越来越小,六稳六保等刚性支出持续加大,财政收支缺口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压力较大。针对以上问题,县政府将在下半年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措施
下半年,全县上下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松劲,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大干三季度、决战四季度,用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向好发展,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以一域精彩为全域添彩,为全省建设“先行区”积极贡献谷城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抢抓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机遇,紧盯国务院33项一揽子政策措施和省政府133条工作清单,加强项目策划争取,积极向上争试点、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深化“五个一”推进机制和“132”服务机制,强化金融、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重点抓好吉利谷城硅谷、骆驼集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兴发集团硅胶生产、三环(谷城)智能锻造、武钢资源钛铁矿综合利用5个投资过5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早建设、早达产、早见效。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焦7条工业产业链、6条农业产业链、3条服务业产业链,突出产业链招商,实施招商引资百日会战专项行动,逐链条把脉问诊,推动招商引资由量向质转变。
(二)全力以赴打造工业强县。紧紧围绕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壮大。狠抓产业链建设。按照1个龙头带动1个产业、1个产业培育1家“链主”企业的思路,加快7条工业产业链发展,全面落实“链长制”,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努力形成2个300亿级的支柱产业集群、5个100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交替领先的产业梯队,奋力打造千亿工业强县。狠抓园区平台建设。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好项目落户化工园区,把现代化工逐步培育成百亿元产业。推进电子信息企业入园发展,构建多业态于一体的数字产业聚集区,打造鄂西北重点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加快汽车零部件智能产业园建设,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狠抓科技创新。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好湖北工业大学谷城产业研究院作用,鼓励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推进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全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2%以上。加大科技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
(三)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69万亩以上、产量27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稳步扩大茶园规模,大力发展有机茶,全年新建茶园5000亩、改造茶园5000亩。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打造以中国有机谷食用菌产业园为主的菌种研发、加工和出口贸易园区,实现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加快农工融合,推进石花酒业、汉家刘氏、玉皇剑、圣光种业等企业加快技改提质和品牌培育,确保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5%以上。加快农旅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教育、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全面融合,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持续改善乡村环境。加快“两基”提能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完善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配套设施,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建设更多美丽乡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深化林长制、河长制,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持续开展10个建制镇“擦亮小城镇”建设,打造一批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美丽城镇。
(四)全力以赴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扩规模、提水平、促升级,突破性发展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巩固提升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等五大园区服务功能,促进更多新业态企业入驻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村电商、快递网点全覆盖,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农村电商运营体系。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襄阳自贸片区、中欧班列等平台,建设谷城跨境电商基地。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等特色旅游,加快推进薤山-南河、五山班河大峡谷创4A,玉皇剑生态休闲谷、团湖百花岛创3A工作,加快推进以茨河手纺所、五山黄山垭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开发,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引领消费服务新风尚。围绕消费升级新趋势,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新零售、直播带货、宅经济等,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10个乡镇轮流举办“五谷深情·味在谷城”农旅博览会,做到月月有活动,带动农村消费,扩大谷城农产品影响力。深化餐饮住宿企业与网络服务平台合作,开发网上营销、电子支付等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家政服务、“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基层卫生机构和社会资本开展医养结合等服务,推动康养产业做大做强。
(五)全力以赴建设美丽家园。以建设生态美县为目标,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度。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一江两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地下水、畜禽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工业污染防治,保持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持续推进山林长制,深入实施“绿满谷城”再提升行动,加快汉江流域宜林地造林绿化,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强矿山恢复治理。深化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一江两河”十年禁渔令。
(六)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城市和企业是“发展共同体”“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用一流营商环境集聚资源要素、促进循环畅通,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市场主体之“稳”。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承接“扩权赋能强县”改革事项,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一网通办”,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用好“一网统管”,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全面推行区域性统一评价、企业不动产抵押“无缝续贷”、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更大力度减时限、更深层次减环节、更宽领域减材料,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一业一证”改革,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大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培育,支持企业传承发展,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减负纾困,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助力企业提振信心、加快发展。
(七)全力以赴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好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更多城乡劳动者投身创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充分就业。深入推进“我选湖北·谷城起航”计划,吸引大学生来谷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完成县福利院二分院建设,推进南河镇农村福利院改扩建,完成2个综合型社区居家养老试点。深化殡葬改革,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1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大力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健康名县16个专项行动,支持县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新建疾控中心投入使用,加快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改扩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整治非法集资、网络借贷、电信诈骗,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金融风险,守牢风险底线。加快推进“五社联动”“三百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全面推进法治谷城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群防群治机制,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保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推动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县级全勤指挥部、乡镇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举措,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切实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谷城县打造全国“富民强县”先行区,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奠定坚实基础!
谷城新闻网 - 谷城政府网 - 网站地图 |
|